自制力是一種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、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。對于孩子來說,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,神經纖維尚未全部髓鞘化,傳遞的神經行動容易泛化,不夠準確,因此會常表現出自制能力比較弱。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做呢?
一、應建立一套家庭規范
父母應以一致態度對待孩子,使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,什么事情不允許做。有規可循,孩子才能逐步建立起抑制不良行為的能力。也許開始培養時,孩子并不是能夠理解某種做法的道理,而是單純地反射。
二、教孩子學會控制惡劣的情緒
在孩子成功的路上,更大的敵人其實并不是缺少機會或資歷淺薄,而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。憤怒時,不能遏制怒火,使周圍的合作者望而卻步;消沉時,放縱自己的委靡,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掉。情緒影響著人的理智和行為,為此,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自覺性。父母可以通過親子之間的對話,讓孩子正確認識各種情緒,說出心里真實的感受。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并發現惡劣情緒的原因,教會孩子控制的方法,才能讓孩子把握自己的情緒,提高孩子的情緒敏感度。
三、從小注意培養
從小注意培養孩子的自制力。男孩子好動,象踢球、玩打仗,這些都是有益身心的活動。但需要處理好學習和文體活動的關系。也有些男孩做事沒耐心、好玩、坐不住,聽課不留心,喜歡惹事,動不動就打架。所以就要培養孩子自我克制的能力。
四、循序漸進,允許孩子犯一些小錯誤
自制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,不是一蹴而就的。當孩子缺乏自制力的時候,如:打壞東西、提一些過分要求等,父母應當寬容一些,粗暴行為只會讓孩子產生反抗情緒。父母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,當孩子的行為變成一種習慣時,自制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。
五、培養自制力需要父母做榜樣
自制需要榜樣。生活中孩子更容易模仿的對象是父母,父母自制力的表現會影響孩子自制力的發展。如果家長們希望孩子有自制力,請反思自己一舉一動是否做到好的示范。所以父母需要先要求自己增強自制力,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制力。如果父母不給孩子做好榜樣的話,不管你用什么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是徒勞。
六、采取適當的獎勵來鼓勵已形成的自制力
當孩子有了好的變化時,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關注和獎勵,這種行為可能會退縮,回到原來的狀態。我們可以采取以內在獎勵為主,外在的物質獎勵為輔的手段來對孩子進行獎勵。內在的獎勵,比如用真誠的贊賞的語氣對孩子說:“你真的長大了,如果你堅持下來的話,你會成功的!”尤其是那些平時很少跟孩子交流的家長,家長的關注會讓孩子更加堅定上進的信心。
孩子自制力的培養要從小開始,家長要以身作則,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,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自制力。